查看原文
其他

高世珍同志逝世,享年85岁


据《西藏日报》3月26日消息,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、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政协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高世珍同志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4年3月20日6时10分在四川省成都市逝世,享年85岁。

蔡奇、李干杰、胡锦涛、吴官正、洛桑江村、帕巴拉·格列朗杰、热地、向巴平措、白玛赤林、杨传堂等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对高世珍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,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。

中共中央组织部,西藏自治区党委、人大常委会、政府、政协等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高世珍同志逝世的悼念和对其亲属的慰问。

王君正、严金海、陈永奇、刘江等对高世珍同志逝世表示悼念,对其亲属表示慰问。尹红星、汪海洲、赖蛟、任维、嘎玛泽登、肖友才、达娃次仁和自治区党委、人大常委会、政府、政协领导同志,省级离退休老同志,以不同方式表达哀悼和慰问。

2024年3月22日,高世珍同志遗体在成都市东郊殡仪馆火化。

高世珍同志1939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德格县,1950年10月参加工作,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西藏江孜分工委土改工作组工作员、宣传队副队长,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年堆区委副书记、龙马区三教工作队副队长、年堆区委书记、年堆区革委会主任;西藏自治区江孜县革委会副主任、日喀则地委委员、江孜县委副书记;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任;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革委会副主任、兼任拉萨市群团党组书记、妇联主任,市委副书记、兼任拉萨市城关区委第一书记、城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,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、党组副书记;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副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;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。2005年2月经组织批准退休。

高世珍同志是1951年进藏的“老十八军”,她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,坚定的革命信仰,始终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的革命建设发展事业,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、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高世珍同志的一生,是革命的一生、光辉的一生,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,西藏各族人民永远怀念她!

又哭又闹去西藏
11岁的小姑娘,小学三年级小学生,哭着闹着要参军进藏,在今天看来确实不可思议。
高世珍的故乡在德格县,解放前原属西康省管辖。1950年夏天,一拨又一拨解放军涌向这个金沙江畔的古老小镇,她知道解放军并不打算在德格久驻,而是要借助故乡的那条千年茶马古道继续西行,解放祖国大陆的最后一片土地:西藏。全县藏、汉族同胞积极筹备牦牛、粮草,掀起一股支援前线的热潮。她的哥哥率先报名参军进藏。10月,德格又来了一支女兵。这些女兵大都是从甘孜、康定来的刚参军入伍的藏族姑娘,原来女孩子也可以当兵!
就在那一瞬间,高世珍下定决心:我要参军,我要到西藏去。
部队负责人对这个贸然闯进来的小姑娘端详良久,死活不肯答应。高世珍心愿难圆,大哭大闹了一场
软磨硬泡之下,部队负责人无可奈何,只好答应与德格县民政部门商量后再予定夺。第二天,小高早早来到县府二楼的一间办公室,得知军地双方被她为解放西藏、勇挑重担的决心打动了,夸她“人小志气高”,破例录取了这名小兵。
给她发军衣、军鞋的时候,竟然连最小号的服装都太大,姐妹们不得不将裤脚往里叠了很长一截缝上,但仍然拖在脚背上,高世珍还得意洋洋地说:“没关系的,过几天我就长高了。
高世珍就这样依依惜别故乡和亲人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祖国边疆的万里征程。

进藏途中的女兵。图片来源:文化西藏
忙里忙外的小通司
《十七条协议》签订后,高世珍结束短暂的学习生涯,被分配到18军52师文工队当演员,随部队向拉萨进发。因为个儿矮,她总是在节目中扮演小孩。但高世珍也不肯闲着,行军路上常常和一个叫强巴的男演员唱着临时编写的快板词,给战士们鼓劲。虽然演技尚不成熟,但战士们都被路边这两个文工队员的热情表演所感染,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。
18军是一支敢打硬仗的战斗队伍,更是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的宣传队、工作队。文工队也不局限于演出,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。高世珍所在的52师文工队路过洛隆西边的一个山谷,那里新建立的硕般多兵站正急需一名翻译,按清朝沿袭下来的称呼把翻译人员叫“通司”。站长发现这个小演员藏语、汉语都不错,恳请文工队把她留下来当了2个月的“通司”。
硕般多是西康省到西藏必经的转运口岸,兵站新建,仅有几排简陋的木板房和军用帐篷,却担负着18军几乎所有进藏官兵、物资和驮畜的转运接待任务,缺这少那是常有的事。大至购买柴草、雇用牲口,小到借用针头线脑,都需要与当地政府和藏族群众联系解决。
“通司”实际上还是硕般多兵站与当地基层组织和农牧民群众之间的“联络官”,工作十分繁忙。当兵站正愁不能给这名唯一的女兵安排一间住房时,高世珍已经在附近一家农户里找到了安身之地。她的房东是一位善良的藏族阿妈,与她一见如故,像对亲生闺女一样亲热,每天晚上促膝谈心拉家常,有说不完的话题。
高世珍还建议路过兵站的文工队员与附近村民联欢,陪同兵站领导走访基层头人和贫苦群众,极大地密切了军民关系。一时间,远近村民还叫不出兵站负责人的名字,但都知道那里有一个会说藏话、会民族歌舞的女兵格桑卓玛。每有路过硕般多的部队首长称赞兵站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,站长就会提到高世珍的功绩:“小高别看人小,真给我们帮了大忙。”不久,52师老首长阴法唐和周家鼎听了站长的介绍,为他们师有这样擅长群众工作的女兵欣喜不已,问她想不想归队跟他们到拉萨去。她原本就是52师的兵,更克制不住对拉萨的向往,似乎拉萨才是自己参军进藏的终极目标,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。

18军将士在进藏路上。图片来源:文化西藏


离开硕般多兵站那天,得到消息的村民手捧着鸡蛋、奶渣、大饼来给高世珍送行。高世珍牢记解放军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严格纪律,谢绝了乡亲们的所有礼物,但房东阿妈硬要把刚烙好的大饼塞在她的怀里,说:“你是我的闺女,哪有女儿不能吃妈妈大饼的道理?”
解放军为什么赢得民心、迅速在高原站稳脚跟?高世珍认为是严明的军事纪律带来的。“那时候刚参军,年纪又小,就觉得解放军的纪律特别严。”高世珍回忆,就像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这样的纪律,现在的人听起来也许是一种夸张说法,但当时执行起来,真的是特别严格甚至苛刻。“进藏路上,摸爬滚打,大家的棉衣破得到处是洞,有时候问借宿的房东阿妈借缝衣服的针,都要三四个人一起去,不能一个人去;还的时候,也要这三四个人再一起去还。”
正是这样的军纪严明,才让千千万万像高世珍这样的战士受到了藏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。

晚年高世珍。图片来源:文化西藏
进藏女兵中有3个年龄较小的,
只有11岁,且是清一色藏族。
历史不会忘却她们的名字:
高世珍(格桑卓玛)、小次仁、贺平!


中国新闻社(CNS1952)综合自西藏日报、文化西藏

编辑:梁静

责编:彭大伟


俄战机拦截美军机!


最新通报:1名失联人员遇难


巴基斯坦突发!5名中方人员遭袭遇难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